2008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多方面严峻挑战,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宜居工程、全面小康三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稳定运行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规道上,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 合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1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4.6%,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5亿元,增长4.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15.5%,回落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9.65亿元,增长15.6%,回落0.5个百分点。全市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35227元和31386元。按当年汇率折算分别为5153美元和4591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7.76:59.08:33.16。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控制物价上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涨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8.0%,居住价格上涨11.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2%,油脂上涨28.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6.9%,蛋上涨11.0%,水产品上涨5.0%。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2%,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2.7%。涨幅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4万个,通过多种途径使207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比上年末增加0.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20233户,新增1975户,总注册资本达484.28亿元,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56182户,民营工业和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到81.1%和82.4%。
小康建设成绩显著。突出民本理念,大力实“施富民强村、环境整治、保障覆盖、和谐创建”四大工程, 倾力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小康目标值,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表示满意和认可。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4亿元,增长16.1%,其中,种植业产值24.96亿元,增长14.7%;林业产值0.56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10.04亿元,增长23.5%;渔业产值9.65亿元,增长1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3亿元,增长11.5% 。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1.17万吨,增长3.3%。其中夏粮总产量15.93万吨,增长11.9%;秋粮总产量35.24万吨,下降0.2%。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面积17.77千公顷,增长10.0%。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农业发展较快。 主要畜产品产量出现回落,肉类总产量6.14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86万吨,禽肉产量2.23万吨,分别下降3.0%和0.9%;禽蛋总产量2.47万吨,增长0.4%,;牛奶总产量0.55万吨,年增长14.6%。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29万吨,增长4.8%;其中淡水产品3.54万吨,增长2.7%,海水产品1.75万吨,下降2.3%。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2008
年实绩
|
比上年±
%
|
粮食
|
万吨
|
51.17
|
3.3
|
棉花
|
万吨
|
1.00
|
-19.6
|
油料
|
万吨
|
8.64
|
2.5
|
蚕茧
|
万吨
|
0.08
|
-55.6
|
水果
|
万吨
|
5.96
|
2.9
|
禽蛋产量
|
万吨
|
2.47
|
0.4
|
水产品
|
万吨
|
5.29
|
1.0
|
生猪饲养量
|
万头
|
79.37
|
3.5
|
羊饲养量
|
万只
|
42.32
|
3.6
|
家禽饲养量
|
万羽
|
1659.04
|
-1.8
|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05万千瓦,增长1.0%。全市拖拉机拥有量598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9台,联合收割机878台。全年机耕面积33656公顷,机播面积38077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1707公顷。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7万吨;农村用电量22.63亿千瓦时,增长26.0%。
农村水利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疏浚各类土方860万方。其中完成县级河道疏浚5条段,疏浚总长度45.1公里,疏浚土方105万方;完成乡级河道疏浚30条段,疏浚总长度109.6公里,疏浚土方253万方;完成村庄河道疏浚整治土方760万方。
高效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全市高效农田面积累计达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40.9%,全年新增高效农田面积7.2万亩。设施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6.01万亩。与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套的5个千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累计认证“三品”111个,建成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地10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6.8%。全市实现全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79.8亿元,增长17.0%,实现利税165.1亿元,增长23.6%。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2008
年实绩
|
比上年±
%
|
面粉
|
吨
|
414383
|
22.3
|
啤酒
|
千升
|
492626
|
8.2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54483
|
1.4
|
钢结构制品
|
吨
|
521514
|
64.9
|
纸制品
|
吨
|
84973
|
12.2
|
塑料制品
|
吨
|
159295
|
-10.9
|
纱
|
吨
|
68456
|
1.7
|
燃气用具
|
台
|
25077
|
28.4
|
高压开关板
|
面
|
3570
|
-24.8
|
布
|
万米
|
42900
|
-2.6
|
服装
|
万件
|
23592
|
-1.3
|
印染布
|
万米
|
38879
|
6.2
|
电力电缆
|
千米
|
14918
|
34.6
|
经济效益稳步攀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0.98亿元,增长25.2%;产品销售率99.11%;实现利税92.2亿元,增长23.6%,其中利润59.61亿元,增长22.2%。企业亏损面4.7%,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亏损额0.63亿元。
特色板块支撑明显。家纺、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船舶修造及钢结构、食品加工五大特色板块经济拥有规模工业企业671家,完成产值657.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73.0%。其中船舶钢结构产业完成产值84.35亿元,增长72.4%。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施工人数达14.75万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1亿元,增长9.5%;施工面积4904.84万平方米,增长7.6%;竣工面积1739.07万平方米,增长11.3%。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2.6万元。新获鲁班奖2个,新增一级资质企业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54亿元,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8亿元,增长95.2%,规模以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3.87亿元,下降8.9%。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44.93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32.02亿元,增长41.6%。工业投资144.53亿元,增长23.2%,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7.84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10.55亿元,分别增长49.6%和72.1%;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7.17亿元,增长52.6%。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增幅明显下降,其中纺织工业投资28.12亿元,下降28.0%。
房地产开发稳定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32亿元,增长6.4%,施工面积112.82万平方米,下降1.1%,竣工面积47.44万平方米,下降35.1%。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面积40.2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7%,商品房销售额1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住宅销售额10.93亿元,下降15.1%。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26亿元,增长14.9%。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968.41万吨,增长2.91%,公路客运量311.27万人次;公路货物周转量达57845.15万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14282.64万吨公里。市内等级公路为23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公里、一级公路77公里、二级公路337公里、三级公路208公里、四级公路1560公里。
邮政电信业务有所扩大。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84亿元,增长9.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362万元,增长4.4%;电信业务收入5.01亿元,增长10.3%。年末全市本地电话用户增加至45.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5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6.25万户。全年发送国内信函369.29万件,增长12.6%,国际信函1.88万件,增长36.1%,国内特快专递21.82万件,增长28.3%,国际特快专递0.89万件,增长12.7%。
六、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42亿元,增长25.9%,提高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68.78亿元,增长26.9%;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0.64亿元,增长24.7%。分行业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7.83亿元,增长24.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13亿元,增长38.1%。从限额以上企业销售的商品类别看,粮油类实现零售额0.64亿元,增长49.5%,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0.49亿元,增长56.3%,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0.27亿元,下降1.7%。
七、开放型经济
对外进出口贸易稳中求进。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64510万美元,增长21.8%。其中出口总额145994万美元,增长21.5%;进口总额18515万美元,增长24.2%。在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出口额11393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8.0%,增长17.8%。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75.4%,增长25.8%。纺织服装出口占67.6%,增长23.2%,机电产品占22%,增长17.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242万美元,增长4.4%。出口市场以亚美欧三地区为主。亚洲市场出口占40.6%,美国市场出口总额占29.6%,增长13.8%,欧洲市场出口占15.8%,增长42.9%。
外商直接投资有所回落。全年新增三资企业46家,新批增资项目22个,工商注册外资29375万美元,下降64.8%,实际利用外资25807万美元,下降23.0%。
对外经济合作成效显著。2008年完成外经合同额15641万美元,营业额16768万美元,新派劳务人数2265人,分别比去年增长6.6%、48.2%和69.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主体税收全面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1.61亿元,增长2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8亿元,增长18.4%;基金收入9.39亿元,增长38.1%。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2008
年实绩
|
比上年
±
%
|
一般预算收入
|
万元
|
165822
|
18.4
|
#
增值税(
25
%)
|
万元
|
39211
|
18.6
|
营业税
|
万元
|
43905
|
16.8
|
企业所得税
(40%)
|
万元
|
17276
|
20.3
|
个人所得税
(40%)
|
万元
|
6314
|
32.1
|
契税
|
万元
|
8747
|
-24.7
|
上划中央四税
|
万元
|
156353
|
19.1
|
#
消费税
|
万元
|
3335
|
-1.3
|
增值税(
75
%)
|
万元
|
117633
|
18.6
|
基金预算收入
|
万元
|
93907
|
38.1
|
财政总收入
|
万元
|
416082
|
22.6
|
金融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374.65亿元,比年初增加71.63亿元,增长23.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1.10亿元,比年初增长28.0%。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190.67亿元,比年初增加29.81亿元,增长18.5%;其中短期贷款137.20亿元,比年初增加9.63亿元,中长期贷款34.64亿元,比年初增加7.30亿元,增长26.7%。个人消费贷款为12.35亿元,增长67.6%。
指 标 名 称
|
2008
年末实绩
(万元)
|
比上年末增加
(万元)
|
比上年末±
%
|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
本外币
)
|
3746457
|
716332
|
23.6
|
居民储蓄存款
(
本外币
)
|
2810952
|
614820
|
28.0
|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
本外币
)
|
1906702
|
298111
|
18.5
|
#
短期贷款
(
人民币
)
|
1372030
|
96335
|
7.6
|
#
工业贷款
(
人民币
)
|
934387
|
30104
|
3.3
|
商业贷款
(
人民币
)
|
49929
|
-17379
|
-25.8
|
农业贷款
(
人民币
)
|
218861
|
35307
|
19.2
|
个人消费贷款
(
人民币
)
|
123451
|
49812
|
67.6
|
中长期贷款
(
人民币
)
|
346351
|
72985
|
26.7
|
#
消费贷款
(
人民币
)
|
82168
|
25365
|
44.7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力度加大。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6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评认定,3家企业被评为省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16个,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个,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8.13亿元,增长46.6%,占规模工业的比重26.5%。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强化产学研合作,新建产学研示范企业25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申请专利1834件增长85.3%,其中发明专利142项,下降26.4%;授权量达到506件,增长62.2%。南通家纺市场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47所,在校生 6.40万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生9970人;小学58所,在校生5.5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4人;各级各类幼儿园61所,在园生2.13万人;高中阶段招生602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96%。全市教职工人数为1.0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454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特色文化镇1家,省级特色文化镇2家,村(居)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荣获省以上大奖。成立通剧团,童子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电事业再上台阶。节目创新创优成效显著,南通电视台用稿名列第一,中央台、省台用稿有新突破。节目创优综合成绩在南通六县(市)中居于首位。围绕全市三项重点工作,对内对外宣传有声有色。全年开辟重点报道栏目30多个。《政风行风热线》、《新农村》等节目成为名牌栏目。在继续推进有线电视发展的同时,注重广播的协调发展,调频广播实现全覆盖,建成省有线电视示范县(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6万户,年末有线电视总户数达25.34万户,有线电视门樘入户率为75.1%。
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14 个,其中系统内医院、卫生院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3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1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30人,注册护士860人。全市拥有医疗标准床位3379张。系统内年总诊疗病人150.15 万人次,实现医疗业务收入5.41 亿元,增长21.5%。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4.88万人,参合率达到97.1%,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全年有48707名参合人员获得住院补偿金7845.61万元,兑付门诊补偿金817.65万元。全市城市社区卫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
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力推进省体育强市建设。围绕“全民齐努力全面达小康”主题,全力推进省体育强市建设,成功创成江苏省体育强县(市)。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积极发挥单项体育协会龙头作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0余项次,隆重举行迎奥运倒计时100天暨2008年通州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近3千人直接参与了启动仪式。竞技体育水平提升。成功承办全国“百强杯”、全国优秀青少年男子乒乓球赛和韩国全罗北道足协访问赛等比赛,获得圆满成功。组队参加省、市级各项比赛取得佳绩。向南通市少体校输送86名优秀运动员。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在建有3000席的体育馆、游泳馆及塑胶田径场后,5月份位于五接开沙岛的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落成。体育产业化程度提高。体育彩票继续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新增体彩销售点30个,全年体彩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十一、城建、环保和安全生产
城乡建设大力度推进。以“宜居城市、宜居集镇、宜居村庄”三级联创为抓手,强势推进宜居工程建设。加大拆迁力度,完成拆迁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城区拆迁总量为近五年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新金大桥建成通车,223省道通州绕城段、北一环等道路实现简易通车,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实施“两河三路”、世纪大道改造工程,绿化、亮化、美化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河岸改造和金通路东侧、老城区污水干管建设。加快构建大交通网络。青年路通州段建成通车,204国道通州段实现简易通车,先锋大道、开沙岛接线等重点工程竣工。大力实施金通公路功能提升工程,完成机场路绿化改造。推进干线公路亮化工程,各镇到城区道路全面亮化。加快集镇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公路414公里。实施区域供水扩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管网覆盖全市三分之一镇,支管正向村居延伸。推进垃圾处理全覆盖,建成川姜、四安镇垃圾中转站。持续加大绿化造林力度,新增绿化面积8.48万亩,荣获“省绿化造林先进县(市)”称号。 加强城区绿化管养,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百日整治和“三清”工程,疏浚县乡河道35条(段)、154公里,整治102个行政村河塘。全面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初步建立起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机制。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加快重点治污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美亚热电烟气脱硫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南部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进展顺利,平潮、石港、西亭、五接等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启动。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300吨和900吨,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30个。通吕运河、通启河等重点流域企业污染整治取得实效。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节能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下降均超过4%。全年关闭25家小化工企业,50余家企业排口规范化整治,30余家钢丝绳企业酸洗磷化工段集中搬迁,9家中心医院、43家镇级医院、200多个村级卫生点医疗危险废物委托集中处置率达95%。通州益民水处理有限公司二期工程2008年1月建成投运,新增生活污水收集管网28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万吨/日,日均处理污水3.3万吨,城区、开发区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 “双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75起,死亡97人,分别比上年下降20.9%和2.0% 。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92起,死亡93人,分别下降17.0%和4.1% ,火灾事故80起,下降33.9%,死亡1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负增长。年末户籍人口1242680人,比年初减少62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9‰,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1年出现负增长。男女性别比为97.47(女=100),全年出生7022人,出生率5.64‰;全年死亡10749人,人口死亡率为8.63‰。
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改善。全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8元,增长15.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7%。其中工薪收入13044元,增长16.6%,占可支配收入70.5%,经营净收入1515元,增长24.9%。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1742元,增长16.3%,其中,居住支出人均919元,下降14.0%;医疗保健人均支出677元,下降6.5%;食品支出人均4316元,增长17.8%;交通与通讯支出人均1344元,增长32.9%。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2222元,增长46.1%。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脑67台,空调165台,汽车9辆,移动电话141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9平方米。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9013元,增长16.6%。
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63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6440元,增长11.8%。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162台,电冰箱 67台,摩托车75辆,电话(含手机)233部。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平方米。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19万人、13.06万人、7.91万人,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综合覆盖面为97.2%,比上年增加了0.9个百分点。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32个,共有床位3630张;全市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032户,19785人,其中城镇有2119人得到低保,农村有17666人得到低保,全年发放保障金1540万元;全年共有21493人得到医疗救助。
注:1、公报中部分指标值为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通州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