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市人民在中共通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融入苏南、跨江争雄”的发展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势推进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农民增收、环境建设四项重点工作,注意集聚集约发展,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2.08亿元(新口径),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37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66.65亿元,增长13.9%。人均生产总值1917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7.5%。
一、农林牧渔业
全市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种植业产值19.88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0.40亿元,增长10.2%;牧业产值7.46元,增长6.0%;渔业产值7.00亿元,增长5.6%。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5年
|
比上年±%
|
粮食
|
万吨
|
49.81
|
-1.8
|
棉花
|
万吨
|
0.89
|
-8.0
|
油料
|
万吨
|
8.02
|
-9.0
|
蚕茧
|
万吨
|
0.19
|
3.0
|
水果
|
万吨
|
4.09
|
4.8
|
禽蛋产量
|
万吨
|
2.36
|
6.0
|
水产品
|
万吨
|
4.56
|
7.5
|
生猪饲养量
|
万头
|
75.91
|
3.4
|
羊饲养量
|
万只
|
68.17
|
7.1
|
家禽饲养量
|
万羽
|
1424.67
|
6.0
|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34.73万千瓦,同比增长4.1%。全市拖拉机拥有量685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3台、联合收割机945台。全年机耕面积达74354公顷,机播面积达39159公顷,机械收获面积为49003公顷。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12万吨,农村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0%。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0.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9.84亿元,同比增长27.5%。全市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78.09亿元,比上年增长52.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0.61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实现利税84.52 亿元,比上年增长127.1 %;部分工业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5年
|
比上年
±%
|
面粉
|
万吨
|
26.86
|
43.0
|
啤酒
|
千升
|
248515
|
17.3
|
人造板
|
立方米
|
50600
|
-43.6
|
家具
|
件
|
28020
|
-27.2
|
纸制品
|
吨
|
18051
|
-0.2
|
日用玻璃制品
|
吨
|
51719
|
48.8
|
塑料制品
|
吨
|
76307
|
68.8
|
纱
|
吨
|
40248
|
10.9
|
燃气用具
|
台
|
48830
|
2.9
|
高压开关板
|
面
|
4983
|
-63.1
|
布
|
万米
|
29685
|
47.7
|
服装
|
万件
|
15272
|
89.5
|
印染布
|
万米
|
23588
|
19.2
|
电力电缆
|
公里
|
9827
|
22.9
|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市建筑施工人数达13.52万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8.3 亿元,增长20.2%;施工面积2775万平方米,增长26.1%;竣工面积1120万平方米,增长26.6%。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5.41万元,比上年提高13.4 %。南通四建晋升为房屋总承包施工特级资质。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3%,房地产投资5.96亿元,增长222.5%。全市完成工业性投入105.16亿元,比上年增长65.0%,一批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销售各类商品房面积12.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7%,住宅平均销售价格2976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5%。商品房销售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住宅销售额达3.30亿元,增长16.5%。
四、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781万吨,比上年增长8.3%,公路客运量460万人次;公路货物周转量达45043万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10131万吨公里。市内等级公路为14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公里、一级公路61公里、二级275公里、三级168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80万辆,增长18.6%,其中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0.57万辆,小型汽车1.54万辆,分别增长6.0%和39.8%。
2005年12月10日,我市电话号码成功升至8位,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2万户,同比增长10.0%,其中市话用户15.80万户(含小灵通),增长25.4%,农话用户25.4万户,增长2.2%,移动电话用户达32.1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73万户。全年发送信函411.82万件,特快专递9.88万件。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3亿元,增长10.5%;餐饮业零售额6.76亿元,增长29.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4.49亿元,增长17.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5.60亿元,增长15.2%。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4%。分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如下:
指 标 名 称
|
指数(%)
|
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102.4
|
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2
|
食品类
|
102.6
|
其中:粮食类
|
98.2
|
油脂类
|
94.9
|
肉禽制品类
|
101.4
|
蛋类
|
106.1
|
水产类
|
93.0
|
菜类
|
141.9
|
干鲜瓜果类
|
93.9
|
烟酒及用品类
|
102.7
|
衣着类
|
100.6
|
家庭设备及用品
|
107.9
|
医疗保健
|
102.2
|
交通和通讯工具
|
104.2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98.0
|
居住
|
96.5
|
服务项目
|
101.3
|
3.农资价格总指数
|
102.2
|
六、对外经济
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936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出口总额80024万美元,同比增长35.1%;进口总额13639万美元,同比增长14.4%。三资企业实现出口额6514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1.4%,比上年增长33.3%。全年新增三资企业145家,新批增资项目97个,合同利用外资70833万美元,同比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22171万美元,同比增长78.3%。全市对外劳务实现营业额7338万美元,同比增长29.5%;新派出国劳务1122人,比上年增长32.9%。
七、财政和金融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64亿元,增长28.7%;全年财政总支出13.40亿元,增长19.2%。
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225.02亿元,比年初增加32.73亿元,增长17.20%。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70.17亿元,比年初增长18.5%;年末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31.40亿元,比年初增加1.19亿元,增长4.0%。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103.56亿元,比年初增加18.01亿元,增长21.2%;其中短期贷款88.78亿元,比年初增加8.92亿元,中长期贷款6.35亿元,比年初增加2.9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人民币)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1.52亿元和4.54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5年共组织申报南通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4项,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0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项、省火炬6项、省星火2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项、省高新技术产品10项、省国际科技合作1项、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3项、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1项、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企业2家。获南通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1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15项。新增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4个。全年专利申请304件,授权54件。
全市共有普通中学54所,在校生7.25万人;职业中学7所,在校生1.13万人;小学68所,在校生7.2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7人;各级各类幼儿园63所,在园生18369人;高中阶段招生7467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5%。全市教职工人数为9617人,其中专任教师778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文化馆(站)共24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1.31 万册。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会21次、组织文艺活动172次、训练班50期、结业人数达5000人次。有艺术表演团1个,演出219场次,观众达44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77个,其中系统内医院、卫生院5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各1个,专科防治所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0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23人,注册护士743人。全市拥有医疗标准床位2666张。系统内年总诊疗病人125.88万人次,实现医疗业务收入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89. 63万人,参保率在91.9%以上,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全年有13172名参保人员获得住院补偿金881.5万元,兑付门诊补偿基金428万元。
2005年成功举办了LG中韩乒乓球对抗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成功承办了江苏省青少年女篮甲组和青少年武术(散手)比赛;我市籍运动员3人参加第十届全运会获3枚银牌,其中一人参加全国锦标赛取得第四名;参加省及南通市各项比赛获88枚奖牌,其中金牌41枚、银牌25枚、铜牌22枚。向南通市输送了18名优秀体育运动员。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投入公交运营车79辆,运营线路网长度达91公里,客运量为152万人次;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77.5公顷,比上年增14.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市区园林绿地面积为295公顷;污水日处理能力保持在1.5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总量达500万立方米;全年供水总量达949万立方米,售水量为925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管道63公里,液化气用气人口达9.81万人,用气普及率达100%。
2005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扣除创模成功城市),实行环境空气质量网上公示,发布空气质量日报300多期,质量为优良的占91.2%。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SO2日均值0.015毫克/立方米,NO2日均值0.017毫克/立方米,PM10日均值0.089毫克/立方米,市区酸雨出现频率为49.2%,比去年下降27.9% 。省控河流九圩港、通扬运河和通启河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城区交通干道噪声昼间平均值为66.2分贝,优于规定的标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1262460人,比年初减少89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0‰,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8年出现负增长。男女性别比为98.21(女=100),全年出生7668人,出生率6.05‰;全年死亡11220人,人口死亡率为8.86‰。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8元,比上年增长15.2%;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7%。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7752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居住支出人均达1079.4元,增长143.8%;医疗保健人均支出529元,增长13.9%;食品支出人均2913元,增长7.0%;交通与通讯支出人均718元,增长2.8%。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814元,下降了28.9%。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脑35台,空调106台,汽车1辆,移动电话159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45元,增长11.3%,其中生活消费支出4150元,增长12.9%。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149台,电冰箱47台,摩托车82辆,电话(含手机)199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5.3平方米。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5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2.27万人,比上年下降1.5%;集体单位0.72万人,下降1.4%;其它单位2.57万人,增长6.9%。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7589元,比上年增长15.6%。
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2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净增参保1.04万人,参保率为99.7%;养老保险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70.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78万人,参保率为100%,医疗保险收入7989万元,同比增长20.1%;失业保险参保7.86万人,参保率为100%,失业保险收入2267万元,同比增长16.3%。
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24个,共有床位1900张,收养890人;全市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559户、共17515人,其中城镇有1889人得到低保,农村有15626人得到低保,全年发放保障金873万元。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新口径是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后国家制订核算方案,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责任编辑:成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