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供稿(成玉)2023年,通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强区建设,进一步夯实“三农”基本盘,发挥压舱石作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一、农业农村生产现状
(一)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28.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3.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4.26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1%,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9个百分点。
(二)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粮食总产稳定。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13.87万亩,增长0.1%,综合亩产446公斤,增长0.5%,总产50.75万吨,增长0.5%。
全区夏粮播种面积50.42万亩,综合亩产355公斤,总产17.91万吨,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1.37万亩,增长0.2%;亩产388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16.06万吨,增长0.1%。
全区秋粮播种面积63.45万亩,增长0.1%;综合亩产518公斤,增长0.7%;总产32.84万吨,增长0.8%。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0.27万亩,增长0.1%;亩产633公斤,增长0.7%;总产25.49万吨,增长0.7%。玉米播种面积9.54万亩,下降1.6%;亩产495公斤,增长0.6%;总产4.72万吨,下降1.0%。大豆播种面积12.50万亩,增长3.1%;亩产190公斤,增长2.7%;总产2.38万吨,增长5.9%。
(三)油料面积产量“双增”
全区油料播种面积20.67万亩,增长8.1%;综合亩产227公斤,增长1.4%;总产4.68万吨,增长9.6%。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16.20万亩,增长10.6%;亩产231公斤,增长1.6%;总产3.74万吨,增长12.4%。
(四)棉花面积产量“双降”
全区棉花播种面积212亩,下降31.8%;亩产80公斤,下降4.1%;总产17吨,下降34.6%。
(五)蔬菜产量稳定增长
2023年,我区进一步加大“菜篮子”稳产保供力度,不断改善种植结构,积极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推进蔬菜产业平稳发展。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4.02万亩,增长0.4%;蔬菜亩产2252公斤,增长3.5%;蔬菜总产量99.16万吨,增长3.9%。其中,四季度由于气候适宜,肥水充足,种植管理科学,总产增长4.6%,有力地拉动了全年蔬菜生产继续向好。
(六)畜牧业产能继续承压
2023年,全区生猪出栏16.22万头,下降3.3%,存栏9.10万头,下降28.5%。能繁殖母猪存栏0.66万头,下降6.3%。山羊出栏14.78万只,下降7.8%,存栏10.81万只,下降18.5%。家禽出栏514.08万只,增长7.8%,存栏179.54万只,下降18.6%,禽蛋产量1.10万吨,下降16.2%。
(七)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76元,增长6.9%,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20724元,增长7.2%;经营净收入8808元,增长6.3%;财产净收入1319元,增长6.6%;转移净收入4025元,增长6.8%。
二、存在问题
一是生猪稳产增产难度大。生猪价格整体呈下跌趋势,各类饲料价格同比均上涨,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补栏积极性,加上环保、耕地红线等因素,养殖户对新建、扩建猪场意愿不强,提升产能信心不足,多持观望态度。
二是粮油增产压力较大。一方面种植业生产面临耕地、资源瓶颈制约,油料种植增长潜力有限,规模化程度不高,粮食生产经过持续几年稳定增长后,已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水稻、小麦单产在高基数上保持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种植业生产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多,诸如恶劣天气、病虫害、生产成本、农产品市场价格等,农业经营风险加大,持续提高农业效益的约束越来越多。
三是农业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区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技术人员不足,年龄偏高、知识老化现象,经营能力相对偏低。一些地方农业合作社存在有名无实的现象,重数量、轻质量,制约了合作社功能的充分发挥。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范围小,与会员联结松散,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偏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对策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稳定生猪产能。合理规划养殖用地,鼓励引导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鼓励养殖企业向非农业用地发展,解决用地难问题。重点抓好动物防检疫、产品检测以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税收、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加快推进生猪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完善生猪产业贷款、保险政策,提升保障水平、降低经营风险,稳定生猪市场供应。
二是提质增效促进农业生产。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实现高效益、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单位产出,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及时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科学防范恶劣气候及病虫害,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合作社发展活力,增强带动能力和服务能力,使农民合作社真正发挥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推动产业链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农民合作社由专业社向综合社发展,向农业服务业延伸。探索组建富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入股参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项目开发建设,带领农民向三产转移,在三产中充分创业就业,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大的增收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