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数据解读

一季度通州区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24-05-20 10:11:01
信息来源: 通州区统计局
【字体:

区统计局供稿(成玉)一季度,全区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一)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21.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略)增长3.8%。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13.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1%。

分行业看,农业实现产值11.15亿元,实现增加值8.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增长4.5%和4.8%。林业实现产值0.19亿元,实现增加值0.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下降14.0%和13.8%。牧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实现增加值0.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下降23.8%和26.3%。渔业实现产值3.28亿元,实现增加值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增长6.6%和6.9%。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4.88亿元,实现增加值2.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均增长16.0%。


第15期图.png

(二)蔬菜、瓜果面积产量双增长

一季度,全区蔬菜播种面积9.26万亩,增长2.8%;总产量22.18万吨,增长4.0%;单产2395.22公斤/亩,增长1.2%。瓜果类播种面积6634亩,增长9.3%;总产量16607吨,增长14.5%;单产2503.32公斤/亩,增长4.8%。

从蔬菜种植品种看,全区以叶菜类、白菜类和根茎类种植为主,这三类蔬菜的播种面积合计7.7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3.1%,产量合计18.03万吨,占总产量的81.3%。

从瓜果类种植品种看,一季度主要以草莓为主,且草莓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较高,农户种植积极性高,草莓播种面积6584亩,占瓜果类99.2%,增长9.1%,产量16512吨,占瓜果类99.4%,增长14.4%,单产2507.90公斤/亩,增长4.8%。

(三)畜牧业产能继续承压

1、生猪存出栏“双降”。一季度,全区生猪出栏3.53万头,下降17.5%。生猪存栏9.01万头,下降5.1%。能繁母猪存栏0.74万头,增长3.7%。猪肉产量0.28万吨,下降12.0%。

2、禽类产量涨跌互现。一季度,全区家禽出栏139.13万羽,增长6.4%;家禽存栏191.79万羽,下降5.6%;禽肉产量0.23万吨,增长12.5%;禽蛋产量0.25万吨,下降12.1%。

3、山羊产量下降明显。一季度,全区山羊出栏5.10万只,下降26.3%;存栏10.53万只,下降15.3%。羊肉产量0.06万吨,下降27.8%。

(四)渔业生产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区渔业生产较快增长,据渔业部门统计,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1252吨,增长16.3%。其中淡水捕捞164吨,淡水养殖5363吨,海洋捕捞488吨,海水养殖5237吨。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是我区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我区水产品产量的比重达94.2%。

(五)农民收入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9元,增长6.5%,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2个百分点,比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3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生猪产能恢复面临不确定性

今年一季度,我区生猪产能处于低位,存栏量下降又预示着二季度的生猪上市量将有所减少。目前,影响产能恢复原因有二:一是生猪价格低位徘徊,影响补栏积极性,而养殖成本不断上涨,主要体现在玉米、豆粕、人工费用和防疫成本上涨,又挤压了养殖利润空间。二是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把握市场规律。受经济形势影响,消费疲软,部分养殖户没有对市场进行科学研判,盲目跟风导致亏损。

(二)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农田周围的机耕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足。机耕道路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机耕道路道窄,机械难通行,水利设施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老旧破损缺乏维护,沟渠淤积排涝不畅,抗旱能力较弱。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形成较大制约,给正常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三)农业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有效务

农劳动力短缺导致招工困难,人力成本攀升。土地流转与规模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逐年增加,由于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农业生产技能掌握不熟练,农业技能人才储备不足,影响农业效能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稳定生猪产能。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扶持政策,鼓励养殖户规模化养殖,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可适当提供相应补贴降低饲养成本和防疫成本,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为养殖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供求信息,帮助养殖户掌握市场动向,通过灵活调整存栏量降低价格波动产生的不利影响,提振养殖户信心,促进生猪产能平稳可持续增长。

二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田间道路,方便机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定期维护和检查灌溉渠道、水库和泵站,确保其正常运行。在地势较低的农田,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防止农田积水,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三是加强农技推广与技术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鼓励农技推广与技术培训。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农民技能获得成本。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根据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工技术等,让农民掌握实用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责任编辑:贲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