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供稿(张丽华)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通州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规模以上工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稳中向好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同)增长12.8%,增加值增速为13.0%,位列全市第三。
(二)“3+3”行业增长显著
上半年,通州规模以上工业中的“3+3”行业产值增长14.0%,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为95.8%,拉动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多的三个产业是: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49.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4个百分点;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31.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4.5个百分点;船舶海工产业产值增长27.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个百分点。
3+3行业2023年1-6月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
指标名称 |
产值增速 |
占比 |
贡献率 |
拉动点 |
全区合计 |
12.8 |
100.0 |
100.0 |
12.8 |
#3+3 |
14.0 |
88.5 |
95.8 |
12.2 |
智能装备产业 |
31.0 |
16.9 |
35.3 |
4.5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4.0 |
12.8 |
4.3 |
0.5 |
汽车零部件产业 |
49.7 |
11.8 |
34.6 |
4.4 |
高端纺织产业 |
4.6 |
24.9 |
9.7 |
1.2 |
船舶海工产业 |
27.6 |
8.1 |
15.4 |
2.0 |
新材料产业 |
-2.8 |
14.1 |
-3.5 |
-0.5 |
(三)重工业增速领先轻工业
上半年,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增长16.5%,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4.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6.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个百分点。
(四)高新技术产业贡献明显
上半年,通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一共262家,产值增长17.4%,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9%,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
(五)大中型企业拉动显著
上半年,通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9.9%,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高7.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3.0%,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7.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9个百分点。
二、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镇(区、街道)产值增速不均衡
从产值增速看,2023年上半年产值增速大于10%的有6个地区,产值增速小于0的有4个地区,产值增速极差达26.9个百分点;从贡献率来看,贡献率最大的是南通高新区,对全区的贡献率为57.0%,比最低贡献率的地区高出61.7个百分点。
(二)小型企业产值增长较慢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小型企业有779家,产值增长6.2%,低于全区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5.5%,比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0个百分点。
(三)新增企业拉动不显著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87家年度新增企业,企业数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占比为9.7%,但是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仅为2.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3个百分点。
三、建议措施
(一)培育优质企业,助力产业发展。优质企业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石,各地要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中小微企业聚集,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我区要根据自身特色,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持续谋划一批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工业项目,进一步充实工业项目储备库,增强各地工业发展后劲。
(三)加强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训。政府可以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吸引人才并将其留住,进而稳定人才,同时尊重知识、劳动、人才和创造,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建立人才保障制度,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