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供稿(马贝贝)前三季度,通州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延续优化政策,以“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走势保持稳定并呈现积极变化,然而,当前需求恢复的不同步性、不均衡性和不充分性依然存在,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基本情况
(一)营业收入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同)增长10.5%,增幅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5.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呈平稳增长态势。
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31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61.3%,较一季度提升9.7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收入增速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
(二)利润总额增势良好
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4.0%,增幅较全市平均水平高56.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13.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高位增长。
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31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74.2%,较一季度提升32.3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增速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图一 通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各月累计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三)轻工业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9月末,全区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48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为53.8%。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3%,利润总额增长136.6%,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水平0.8和82.6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41.8%和52.7%,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4和28.4个百分点。
(四)纺织企业扭亏为盈
9月末,全区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26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为29.2%。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6%,利润总额增长0.6%,继1-4月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今年首次增长后,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近年来首次增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扭亏为盈,发展态势向好。
图二 通州区规模以上纺织业各月累计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二、工业经济效益运行存在问题
(一)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67家企业出现亏损,有467家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占比分别为29.8%和52.1%。户均利润总额较低。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户均509.25万元,不足最高的开发区户均利润总额的四成。营业收入利润率仍然偏低。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4.9%,较全国低0.7个百分点,较全市低0.5个百分点,较最高的如东县低2.9个百分点。
(二)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成本压力不减
人均薪酬继续增高,前三季度,通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12.7%,平均用工人数增长3.3%,人均应付职工薪酬增长9.1%。相关成本处于高位,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增长8.8%,较全国高8.5个百分点,较全市高1.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单位成本)为85.52元,较全国多0.45元,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单位费用)为9.33元,较去年增加0.1元,较全国多0.99元,企业各项成本压力较大。
(三)新增企业数量锐减,后续生产贡献不足
月度数量明显较少,前三季度,全区月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较最多的如皋少23家。年度实绩拉动不足,2022年,全区年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14.8%。前三季度,133家年度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9.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3.1%,拖累全区营业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0.8%,对全区利润总额贡献率基本为0,对全区经济生产贡献不足。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效益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但仍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仍需克服诸多挑战。下阶段,要继续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扶持力度,切实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做好新增企业培育工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产业质态全链条升级,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我区制造业经济链,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推动经济运行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