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通州 /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4-03 13:51:44
信息来源: 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2022年,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48.7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720.1亿元,下降0.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2:51.1:44.7调整为4.3:51.8:43.9。

2022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4452户,注册资本173.8亿元;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7366户,注册资金21.3亿元。规模以上民营经济产值增长5.0%,民营经济入库税金占全部税收比重为76.1%。

2022年,全区城乡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新增高技能人才2422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人数310人。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5%,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0.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6.5%,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网络销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销售额的比重为6.8%。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3.7%。

农林牧渔业

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25.3亿元,增长4.6%。粮食播种面积113.8万亩,总产50.5万吨,综合亩产444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1万亩,总产4.3万吨,综合亩产224公斤。棉花播种面积311亩,总产26吨,亩产83公斤。生猪年末存栏12.7万头,增长26.0%;山羊年末存栏13.3万只,增长1.2%;家禽年末存栏220.5万只,增长0.3%。水产品产量9597吨,增长1.5%。其中,淡水养殖产量8765吨,增长1.2%;内河捕捞产量832吨,增长5.1%。

2022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1.8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72.6%。农机化总投入8813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1485万元。

2022年,全区开工新建各类农业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额19.8亿元,其中亿元项目4个。设施农业面积达6.3万亩,累计建成各类农业园区7个,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2个。全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48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9家,其中新增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其中累计建成省级示范联合体3家。累计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累计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家,省级“苏韵乡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家,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4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3家,省级农耕实践基地1个。新增新型合作农场1家,累计51家,经营面积达2.61万亩。2022年,全区207个涉农村资产总额28.5亿元,经营性资产12.86亿元。实现集体收入2.57亿元,村均124万元。

2022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项目总投资15549.8万元。新建泵站18座、渠道76.4公里、机耕桥8座、机耕路33.9公里、河道整治19.2公里、土地平整1.0万亩,仓库3座,晒场1700平方米。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疏浚等级河道55条(段)73.39公里,整治沟塘227个。全力以赴推进26条(段)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建成生态河道76公里。拆除农桥2座,拆建农桥2座,改造农桥1座。

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6.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4%,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33.8%,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2.2%,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4.1%,高端纺织产业产值下降10.0%,船舶海工产业产值增长30.9%。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0.8%,利润总额下降16.0%,财务费用下降17.5%,平均资产负债率54.6%,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4.2%、4.4%。

2022年,全区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工厂)2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4家,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智能车间40家。新增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6家;星级上云企业35家;新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

2022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2298.5亿元,增长6.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6.7%,安装工程产值下降4.1%;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3853.1亿元,增长4.6%。

服务业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12.8%。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均应付职工薪酬较高,分列前三位。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3亿元,下降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6亿元,下降5.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0亿元,下降7.9%;金融业增加值87.1亿元,增长1.3%;房地产业增加值99.4亿元,下降14.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3.8%。

2022年,全区新增房地产项目26个,新增项目房地产完成投资27.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96.2万平方米。全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家,国家3A级景区3家,国家2A级景区1家,省级休闲旅游街区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1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工业旅游区(点)2家,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国家二星级旅游饭店1家。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9.5%。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7个百分点。

2022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5.9%。社会领域投资中,教育、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8.5%、291.6%和417.8%。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6%,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1%,全社会住宿业营业额下降0.2%,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下降5.1%。

2022年,全区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实体店零售额增长10.7%,占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零售总额的73.8%。其中,生活必需品供应更为集中的生活便利店和超市商品的零售额增长3.6%,品质化升级类消费相对较多的专业店和专卖店的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8%和17.7%。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3.5%。2022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累计实现商品销售额29.2亿元;网络销售额占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销售额的比重为6.8%。

对外经济

2022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09.5亿元,下降2.4%。其中,出口总额271.1亿元,增长0.3%;进口总额38.4亿元,下降17.7%。全年贸易顺差232.7亿元,比上年扩大9亿元。

2022年,全区实际到账外资1.63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1个。全区境外投资注册新设立及增资企业10家,境外中方协议投资总额3343万美元,增长974.9%。

2022年,全区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6338万美元,下降20.7%;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8583万美元,增长13.9%;新派劳务人员1862人,增长307.4%;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147人,增长234.9%。

(责任编辑:瞿慧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