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通州:“长虹卧波”擘画通吕运河新韵

发布时间: 2025-02-28 16:33:47
信息来源: 区交运局
【字体:

微信图片_20250228163902_副本.jpg

区交通运输局供稿(顾文军)“生态绿廊”“水上高速”“桥梁博物馆”……近年来,经过航道整治提升,通扬线通吕运河段成为南通江海河联运的重要水运通道,众多跨越运河的新建桥梁织密了跨河交通网络,使原本杂乱的一河两岸地区,蝶变成一条美丽的“景观轴”。

今年春节,退休不久的通州居民黄卫东常带着小孙女在通吕运河边散步,这里是通州刚建成的运河生态长廊的一部分,廉洁文化主题园、健身游乐区、滨河观景区、阳光草坪区等功能区与运河上繁忙往来的舟楫构成一幅生态与人文交织的画卷。

从世纪大桥出发,顺着栈道一路向东,沿途一座又一座精美别致的跨河大桥都是好景。黄卫东家住大唐金城小区,站在自家的阳台上,近处是世纪大桥,往西举目便能看到正场大桥、通州大桥;往东抬眼便能见到金沙湾大桥(如上图 宋协培 摄)、金余大桥以及建设中的二甲大桥。这些桥梁形态各异,如长虹卧波,似玉带飞凌,在千姿百态的气韵中沉淀着时代光影。

运河上的桥见证着交通的发展变迁

家住通州区兴东街道孙李桥村的邱志国回忆说:“小时候,我们从通吕运河的北岸到南岸去只能靠小木船摆渡,等渡加过河起码要半个多小时。天气好的时候还好,要是遇到刮风下雨或者河流湍急的时候,站在渡船上摇摇晃晃真是提心吊胆。”

1965年以后,双曲拱桥得到普及推广,通吕运河上相继建成了通吕1-3号桥、兴仁大桥、正场大桥、反帝桥等10余座跨河拱桥。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通吕运河运输量增大,船舶也向大型化发展,运河上的拱桥已经成为限制水运发展和公路运输的瓶颈。近20年间,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通吕运河上的大部分拱桥进行了拆除改建,实现了一跨过河。

截至2024年底,通扬线通吕运河段航道共有跨河桥梁24座,其中通州区8座。2021年6月,通扬线通吕运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作为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桥梁项目将改建桥梁13座,其中涉及通州的有正场大桥、通州大桥、通灵桥(金沙湾大桥)、二甲大桥等4座。

运河上的桥彰显桥梁工程技术的进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尚不能建造大跨度混凝土桥梁,于是一种由主拱圈、拱上建筑和墩台等构件组成的双曲拱桥被广泛推广应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通吕运河上的双曲拱桥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船舶正常航行的需求。2000年开始,通吕运河航道上的双拱桥开始拆除改建。从2000年至2015年间,通吕运河航道改建或新建跨通吕运河大桥21座。

据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通扬线通吕运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涉及改建的13座桥梁在桥型方案的选择上,充分汲取了省内运河桥梁建设的经验,并结合此次三级航道整治桥梁跨径的特点,从桥的跨度、载荷和时速、造型等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了提篮拱、系杆拱、钢桁拱、钢桁架、连续梁等多种桥型,以达到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目标。

在施工工艺上,正场大桥采用带拱步履式整体顶推;二甲大桥采用主桥钢结构整体抬吊。这些主桥的精准落位是南通交通桥梁建造工艺和工程管理水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运河上的桥成就区域经济与民生共荣

通州大桥、二甲大桥、兴隆大桥、通光大桥、S335大洋港桥等13座跨通吕运河桥梁全部竣工后,将进一步打通航道提档升级堵点、提高航道投资效益、保证航道的通航安全。

经常往来安徽-南通的“皖金瑞1918”船船主李祥松说:“以前我们船驶入通吕运河总是小心翼翼,航道上桥梁的通航孔低矮狭窄,我们就担心碰撞桥梁;现在改建这些桥梁,以后我们在通吕运河航行就畅通无阻了。”

(责任编辑:刘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