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日报讯 (记者沈维维)昨天,刘桥镇秀水园广场大道商贾云集、人头攒动,千余名风筝爱好者徜徉其间,刘桥镇第27届风筝节在这里隆重举行。
刘桥是全国闻名的哨口板鹞之乡,是“南通哨口板鹞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板鹞制作、放飞已有千余年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是广大鹞友聚会的日子,来自各地的板鹞爱好者以及许多民间手工艺人都会齐聚刘桥(见上图,徐浩翔 摄),领略浓厚的风筝文化,接受安全放飞、保护电力设施的教育,销售或购买各类风筝产品,每届风筝节都堪称一次风筝的盛会。
“哨口响不响,响得好听不好听,和哨口大小、形状、材料有关,而且通过各种哨口的合理组合,可以形成高、中、低音,风送上天,哨口齐鸣。”在现场,出售哨口的风筝制扎传承人钱海兵边演示边向众人娓娓讲述哨口制作的“门道”。此次风筝节,他带来展示的最小哨口直径仅0.5厘米、大的直径8厘米,一个上午就卖出3000多元。
来自如东县的马健先后参加过15届刘桥风筝节,今年76岁的他专业制作哨口已经60年了。今年的风筝节上,他带来了4000多个大小不一的哨口,吸引了众多顾客围观。“做哨口,一要美观好看,二要轻巧,三要响声好,也是最主要的。”马健告诉记者,由于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他的“哨口”在南通非常抢手,一年收益四万多元。“这些板鹞工艺品很漂亮、很精细,忍不住买了很多。”现场,风筝爱好者金国田对这些民间艺术品赞不绝口。
板鹞风筝作为一张文化名片,刘桥镇在不断丰富风筝节内涵的过程中擦亮了这张金字招牌。通过举办风筝节,充分展示刘桥镇繁荣的风筝文化,传承南通板鹞文化,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爱上刘桥风筝,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刘桥镇风筝协会会长施顾华表示:“作为传承人,我们还走进校园宣传风筝文化,把板鹞风筝以及其他类型的风筝带给学生们,让他们体验放飞,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特别喜欢这个手艺的,我们义务培养、传授技艺,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风筝、喜欢风筝,从而更好地传承南通板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