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说通州1 / 民俗风情

小小碗糕蒸出浓浓年味

发布时间: 2024-01-31 09:19:07
信息来源: 通州日报
【字体:

ce662d441cac048395bbb16d1324c39e.png

通州日报讯(记 者徐艳梅 通讯员鲍仁 朱明珠)蒸馒头、蒸糕是通州人每年必备的过年“礼仪”。临近春节,传统的年糕加工作坊又开始热闹起来。沿着大路拐进平潮镇金桥村的乡陌,“做碗糕”的广告牌在路边醒目地竖立指向金银祥家,店里早已蒸汽腾腾、香气四溢,聚集了不少专程赶来定制年糕的人。

这两天,金银祥每天从早上6点就开始蒸碗糕,一直持续到下午三四点才结束。“从我父亲那代就开始做糕了,以前自家蒸的居多,后来人们知道享福了,就找我们代加工。”金银祥在等一笼年糕落笼,几十层蒸笼摞上去蔚为壮观。

落笼了,现场氤氲如云。“吉祥如意,恭喜发财,步步高升……”金银祥念着吉祥词站在板凳上将一层层蒸笼取下(见上图,徐艳梅 摄)。不同于常见的长条形年糕,“碗糕”是一个个直径五六厘米的小钵样的。“相较于传统年糕,碗糕口感更细腻,大小也合适,不需要切割。”金银祥边说边将已与白糖混合好的糯米粉装入碗糕模具,并把刻有“步步高升、招财进宝”等吉祥字样的模具盖子覆盖在糯米粉上。不一会儿,一笼笼小巧玲珑的碗糕就在金银祥的手中显出雏形了。“自从我改了样子,生意更好了。”金银祥喜不自禁,每年他从农历十一月初二起开蒸,越往后越忙,每天都要做大几百斤米的年糕。

制作年糕时食材的选择尤为重要。6年前,金银祥在浙江看到人家做汤圆的方法,就想借鉴运用到年糕上,将糯米浸泡50个小时,带水磨成粉,晾干后就可以做年糕了,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比老式年糕细腻,又保留了年糕的糯韧。

村民排着队等着年糕出笼,有来买现成的、有来料加工的。邻居老金每年都会来这里加工年糕,“在南京的儿子、孙女都喜欢吃,蒸一些寄给他们。”市民张国强买了一兜碗糕站在院子里就吃起来,“他们家的碗糕软糯香甜,里面还有红枣、葡萄干、桂花等,用料也足。”

对在家等待过年的人来说,年糕是祈福的美食,而对远离家乡在外拼搏的人来说,年糕还是怀念家乡的“载体”。“吃糕就是要‘节节高’,我自己的日子也和大家一样节节高。”金银祥骄傲地说,还有人到我这里来买了碗糕带去新疆、日本等地呢。”

(责任编辑:瞿慧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