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镇农业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的中心工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围绕“全民齐努力,全面达小康”,抓投入,夯基础,促产出,强管理,促进了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围绕全面小康,推进宜居村庄建设。
1、全员发动,开展“农村环境百日整治活动”。自4月份以来,我们严格对照“四清一管护”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全镇上下做到了会议层层开、广播天天响、倡议书户户发、标语处处贴、宣传栏村村有,清洁户家家评。通过努力,清理道路355条,257公里,129万平方米;清理河道566条,354公里,708万平方米;清理田园81200亩;清洁农户2.5万户;绿化管护33907亩。村村建立了垃圾填埋场,落实了保洁人员,落实了道路、河道、绿化管护责任制,实行了长效管理。提前一个月全面通过了市级考核验收。
2、全力推进,加快绿化造林步伐。去冬今春,我镇想实招,鼓实劲,采取结构调整引绿化、高速沿线扩绿化、发动业主添绿化、镇村联动促绿化等多种形式开展绿化造林,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新增绿化面积7193.6亩,其中:道路绿化2619.5亩、河道绿化269.1亩、成片造林3131.3亩、四旁绿化1173.7亩,全面完成了上级交办的目标任务。全镇林木覆盖率由07年的18.9%提高到21%。各村居落实了具体的绿化管护人,明确职责、范围、任务和要求,从责任和制度上落实管护措施,全面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做到了栽一处、绿一块、美一片。10月份通过了市级新栽绿化、沿海高速绿化的抽查。即将开展全镇二类林木普查。
3、全面实施,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完成河道疏浚。2008完成市办二级河1条,
二、突出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1、千方百计,实现大田作物丰产丰收。农技部门根据上级部门的精神要求,先后采取广播讲座、村干部会议、农民科技培训、门市咨询、热线联系等方式方法,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实用先进技术,由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到位,全镇农作物喜获丰收。
2、精心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二轮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7200多人次;组织30多名具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民参加两期南通市、省重点班培训;针对我镇产业特色,开办了一期蔬果产业创业培训班,培训农民40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
3、积极推广,提升机械化种植水平。通过宣传引导、技术培训、服务示范等措施,全镇推广插秧机30台,完成市交办的必成任务。全镇插秧机保有量达到192台,新增机台数、保有量均列全市第一。另外,推广新型担架式迷雾器16台,背负式迷雾器52台,大、中拖1台,水泵6台套,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提升了种植机械化水平。
4、示范引导,推进专业化生产进程。一是在新联居实施植保专业化防治工程,连片防治2000亩。二是实施蔬菜、畜禽科技入户工程,对全镇90户蔬菜种植大户和126户畜禽养殖大户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5、加强防疫,严防重大疫病发生。畜牧兽医岗位落实了重大疫病的免疫、预防性消毒、检疫检查工作。对全镇生猪口蹄疫累计防疫70932头次,全部实行二免,防疫密度达100%。对牛、山羊口蹄疫防疫11154头次,全部实行二免。对高致病性生猪蓝耳病防疫40425头次,猪链球菌病正在进行防疫,猪瘟、猪丹毒防疫20400头次,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36.68万羽。5月上旬,南通市、通州市对刘桥镇进行动物防疫检测,所抽检血样检测全部合格。对东明养殖场进行了多次检查,确保奶源质量。
三、挖掘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1、加快项目农业建设。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的原则,以科技为支撑,向规模要效益,突出“出口蔬菜、湖桑、畜禽”三大重点,培育“葡萄、哈密瓜、果树”等新亮点,积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全年完成规模农业种养项目16个,千万元以上加工项目1个。其中两个葡萄连片种植项目通过了南通市级验收。
2、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合作社法实施为契机,提高合作社登记率,当年新增工商登记7家。以新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培训为重点,积极组织参加培训,健全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以上级扶持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同,以组织带领为动力,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入。利农农机合作经济组织被评为省“四有”合作专业组织。
3、加快农产品“三品”认证。我镇加快实施农产品 “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着力实施无公害粮油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已规划实施无公害粮油基地油菜933.3公顷,小麦3133.3公顷。组织南通东明乳业有限公司继续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乳制品)。
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1、规范农民负担管理。农经部门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加强村级一事一议规范化管理,3月份通过了南通市、通州市一事一议专项抽查。并根据通发[2008]34号文件,即“通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促进全面小康建设的通知”的精神要求,认真宣传、有序组织、强势推进,完成了政策宣传、民主议事、负担卡发放、征收票据打印、集中征收等一系列工作。严格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制度,发放率达100%,统一使用省农民民负担专用票据收款,在规范操作、准备充分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农民承担费用收款率达87%
2、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配合各村规范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化解土地矛盾和纠纷。坚持以农民利益不受损失、资源条件不受破坏、产业优势明显提升、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为原则,在去年对集体经营土著人地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今年对闲置土地以公告或广播通知等形式,公开招商,新增土地流转101亩。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今年,是又一轮行政村区划调整的一年,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原有的30个村的财务和资产进行突击冻击,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对原30个村的资产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摸清了所有的帐内帐外集体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分布情况,核清了所有债权债务余额,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及时合并了新行政村的财务,确定新的行政村的资产底数,确保了村级所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并针对清产核资和合并帐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制订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定职责,规范会计核算。
五、落实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1、继续实施水稻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政策。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供应优质水稻、小麦、油菜等良种,提高了优质良种普及覆盖率。仅此一项,种植农户直接受益18.4万元。
2、全面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镇村共同努力,全镇80%以上的水稻、90%以上的小麦和全部的能繁母猪都参与了保险。同时做好农业保险的理赔工作,登记并申报了全镇30多头能繁母猪死亡和近千户农户受损稻田,有望获得理赔,减轻受损程度。
六、利用支农政策,向上积极争取资金。
今年,我们农业中心继续在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上下功夫。先后组织向省申报农机合作专业社区、优质畜禽商品化养殖基地、通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设施农业规模连片基地等项目。目前,正着手申报2009年土地综合治理开发项目。通过项目的申报,为我镇改善生产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