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街道202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来源: 金沙街道 发布时间:2024-08-06 11:08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复苏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街道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锚定“首善之地 幸福金沙”的目标追求,敢为人先、攻坚突破,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88.52 亿元,同比增长 4.5%,总量全区第 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8 亿元,总体实现正增长。

今年以来,我们迎难而上、聚势谋远,经济“好”的态势更趋稳定。

坚持以项目突破推动发展突围,进一步树牢“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的意识,集全街道之力拼经济、攻项目、促发展。

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深度策应全区“1+3+N”载体平台产业布局,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工作思路,梯次推进二级载体平台建设,完成平台征迁东扩方案,征迁服务公司招投标已上网公示。稳步推进首期启动区建设,赫联聚兴智能智造科创园项目首批 11 万 m2建筑已出正负零。

项目引推持续突破。进一步选优配强“1+5+N” 招商团队,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资源富集区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累计邀请客商 42 批次,签约注册 5 亿元项目和 10 亿元项目各 1 个,招引落地科创项目 2 个,外资到账 392 万美元。不断健全和完善挂钩服务、集中会办等项目推进机制,肆叶重工机械制造项目设备正陆续进场,桑联复合项目厂房已竣工,美居酒店品牌商贸项目预计三季度正式对外营业。

产业质效稳步推进。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在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7 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 2.2 亿元,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超 30%。完成智改数转诊断规上企业 9 家,推进三星级上云企业 3 家。坚持要素保障和人才招引相结合,加速推进人才科创载体建设,完成海外人才有效申报16 人,引进省外人才项目 4 个,成功入选“510 英才计划”2 个,人才工作考核位居全区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我们内外兼修、建管一体,城乡“美”的魅力愈加彰显。

以宜居宜业为导向,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并进,以绣花功夫着力增强城乡承载力和吸附力,确保城市引领与乡村振兴两手抓、两手硬。

品质功能日臻完备。坚持城市开发与有机更新双向发力,加快佳苑东、西区改造进程,预计 8 月初进场施工。统筹推进新三园小区和“四个天”小区外立面除险工程,改造面积达10 万 m2。分批次落实自建房解危除险措施,完成农房改善 45 户,危房改造 15 处。大力实施住宅小区电动车车棚建设,累计安装充电车棚 151 个,全力消除“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为小区安全“赋能续航”。

城乡建管精益求精。坚持建管并举、精细治理,有序开展城市“体检”。拆除新增、存量违法建设 80 余起,整治总面积1.67 万 m2。系统开展户外广告提档升级行动,拆除违规、破损户外广告设施 22 处,面积 456 ㎡。启动城乡接合部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完成金霞路、金洲路整治任务,依法取缔马路市场、流动摊点 76 处,规范店外占道经营 36 处。集中整治人居环境 530 处,超时序完成农村户厕改造 740 座。大力实施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疏浚河道 9.5 公里,推进农村环境长治久美。

乡村振兴全域推进。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发挥高标准农田聚合效应,加快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完成粮食生产数字化无人农场建设,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10%。坚持“双核驱动,串珠成环”空间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高标准打造四村联创示范片,番茄小镇正式运营,获省、市、区领导高度肯定。持之以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半年村均收入达 144.1 万元,居全区第一。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组织首届“万亩示范方 彩虹欢乐跑”活动,“牵手”10 类农产品展销,进一步提升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今年以来,我们一心为民、实干惠民,民生“暖”的感受持续增强。

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努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

民生保障用心用情。常态化调度 10 件民生实事工程,目前 2 件已完成,8 件达到或超时序进度。深入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上半年新增低保 41 人,特困供养对象 6 人,困境儿童 8 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 1000 余万元。持续关注“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群体,完成敬老院社会化合作,集中供养老人全面入驻南山颐养院。持续探索普及普惠“学前教育+托育”新模式,城东幼儿园完成托育备案。常态化做好286 户特殊困难群体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服务保障工作。

公共服务走心走实。持续深化“社联江海”社工站建设,20个公益创投项目顺利启动,实现“满足社区服务需求”和“提升社会组织专业能力”的双赢。坚持以“五心”“金快办”服务品牌为抓手,开展帮代、延时、预约、上门、容缺等特色服务 5950 件,完成“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246 件。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抓实“四访四送”,“鱼水情深”的氛围更加浓厚。推进文化惠民下基层,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 70 场。创新开设“小院课堂”,以“一月一开课”形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污染防治见行见效。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任务,精准化、精细化开展治理行动。PM2.5 平均浓度 30.3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比例同比上升 5.5%,达 85.6%,居全区前列。开展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对 48 处入河排口分类施策,制定沿河截污纳管计划,稳步提升断面水质。全面排查辖区 53 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督促企业合法合规处置固废。环境信访化解工作成效明显,上半年累计环境信访 10 件,同比下降 73.7%。

今年以来,我们慎终如始、守牢底线,大局“稳”的基础更加坚实。

坚持系统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网格治理日趋高效。进一步整合街道公共服务职能,做实“精网微格”工程,提升“一网统管”综合应用能力,全力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格局。坚持“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难事不出街道”,上半年处置各类矛盾隐患、网格事件 7500 余件。推动人员力量融合,将“三官一律”人员、人大代表、志愿者等外部力量深入网格,调解矛盾纠纷 128 件,解决民生问题 113 个。

平安建设纵深推进。坚持“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责任不悬空”,严格落实“两代表一委员”月度联合接访机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摸底排查 3 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超 900 起。严格挂钩包案制度,化解各类积案 9 件。强化专班稳控,圆满完成重大节点安保工作。打造“金通法”普法品牌,开展“点单式”送法进企业,“法护成长”送法进校园、“法润金沙”送法进基层等宣传活动超 200 场次。

安全生产平稳有序。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牢发展底线,扎实开展电动自行车、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工作,完成金游城、恒生汇金苑 2个区级挂牌督办项目整改,畅通被占用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登高 45 处,拆除障碍物 38 处。完成 17 个小区架空层全面整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厂中厂”、城镇燃气、既有建筑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闭环整改问题隐患 600 余处。完成 3390 家“九小场所”单位信息核查工作,实现社会面小场所全链条、全过程动态监管,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与此同时,我们强化真抓实干,持续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在担当作为中全面加强。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行政诉讼实现“双下降”“零败诉”。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公开各类政府信息 42 条。办结人大、议政代表建议意见 33 件、政协提案 13 件。严格控制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部门公用经费压减 6.61%。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节约资金 322.22 万元。扎实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专项行动,共收回无偿占用资产 42 处,盘活 23 处闲置资产。出台《农村三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扎实做好各级巡视巡察交办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一以贯之纠治“四风”,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各位代表,2024 年是金沙发展“开顶风船”“走上坡路”的一年。过去半年,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坚持把大事办好、好事办实、难事办成,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凝聚着街道上下的心血和汗水,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办事处,向各位议政代表,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条管部门,向广大干部群众,向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当力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金沙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仍需夯实,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达预期;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恢复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仍需增强,优质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渠道还要拓展;现代化治理的体系仍需织牢,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向好态势还要巩固。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尽管当前面临的挑战明显增多,但有利于街道发展的各类条件和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累积。现在,距离全年结束仅剩五个月时间,我们要更加高效地统筹安全和发展,千方百计赶进度、补缺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持“进”的态势、拧紧“拼”的发条,不断夯实“稳”的基础,加快汇聚“强”的动能。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实体为本、多元支撑,更大力度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定“精一强二优三”产业发展目标,把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扩总量、提质量,全力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建强载体平台。根据已划定的实施阶段和建设重点,接续推进园区东扩进程,适时启动地块征迁工作,确保平台开发持续,为优质项目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加速推进赫联聚兴智能智造科创园建设,力争三季度形象进度达 40%,9 月通过市级验收。靠前谋划推进太山片区建设,承接高新区外溢资源,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集群强链。搭建总面积 2400m2的人才科创孵化载体,打造集创新、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坚持消费业态更新、存量楼宇改造,进一步壮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做精做优新瑞、上悦城等商贸综合体,再现老城区服务业“烟火气”。

加速项目引建。紧扣全区“1+3+N”产业平台功能定位,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协同发力,全力引资、引企、引才。加大二级载体平台推介力度,集中力量、精准出击,推动一批投资强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中小项目加快落地。积极跟进外资到账,紧盯赫联、坤鼎项目,

确保全年外资到账1200万美元。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确保宝马 4S 店项目三季度开工建设,肆叶重工年底前完成整体搬迁。紧盯一批入园科创项目,加强跟踪推进,力争 10 个项目正式落户。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文旅 IP,积极培育“夜间经济”“网红经济”“首店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强化服务保障。抓好监测调度,进一步挖潜优势指标、消除后位指标,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推进“小升规”工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规上工业 2 家、服务业 2 家、限上贸易单位 4 家。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完成高企申报 7 家。不断优化人才招引、科创培育工作,确保下半年新增科创项目 6 个,招引省外人才项目 4 个。用好商会平台,为辖区内企业搭建“朋友圈”,建立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提振发展信心,把“家门口”的生意做起来。

二是坚持全域统筹、精建精治,更高标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突出精致与精细并重,坚持高标准优化空间布局,高效能提升城市管理,高品质打造绿色生态,切实提升城区发展新能级。

以经营理念促进城市更新。积极对接老城区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南强地块征迁工作,集中力量保障地块按期清零。统筹推进佳苑东西两区改造任务,持续跟进新三园小区和“四个天”外立面除险工程,确保民生项目按时序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主动对接金中大桥改造等工程,做好拆迁、管线迁移等配套工作,配合实施运盐河沿线环境提升综合治理,助力老城区风貌再添新韵。持续跟进老旧小区停车充电难题,确保新增 157 处 充电车棚应用尽用,努力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以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开展城市微治理,围绕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区域,突出解决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私搭乱建、损坏绿化等问题,规范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管理,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坚持“点线面”结合,强势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专项整治。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和“回头看”,狠抓各类城市管理顽疾治理,利用“红黑榜”制度推进市容环卫责任制管理全覆盖。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确保 22 个“三定一督”小区运行有效。继续深化“三违”管控工作,坚决遏制新发违章,有序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以绿色生态厚植城市基底。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精准溯源管控,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确保 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一降一升”。严格执行“河长制”“断面长制”,持续做好运盐河水质改善和淮河流域入河排口的整治销号工作,确保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全力推进国三车清零,国四车淘汰工作。加快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废的产生、处置单位全面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注重标本兼治,健全完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对首轮、二轮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的各类环境问题开展“回头看”,举一反三化解各类环境信访问题。

三是坚持和而不同、协同互补,更实举措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兴旺为支点,以生态宜居为杠杆,以强村富民为动力,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实现乡村全域振兴。

推动特色农业“欣欣向荣”。抓牢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秋粮播种 2.37 万亩以上。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无人农场运行质效,推动良田、良种、良技协同发力。坚持“点片面”并联,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金北冷库、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及四村循环路段提升工程。坚持发展更高质量现代农业,加大农业项目引育力度,持续推动“农业+”提升,依托市场化运作,打造乡村研学、农事体验的农旅试点,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力争金北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做活“土特产”文章,放大“御润葡萄”“番茄小镇”“果真甜枇杷”等农产品品牌效应,持续打造金沙农产品矩阵。

推动乡村面貌“美美与共”。持续巩固“靓村美居 和美金沙”百日攻坚提升行动成果,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长效管护机制,高标准完成 932 座改厕任务,有序实施 442 户分散农户污水治理。规范垃圾收处体系,确保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 100%。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74 公里。统筹抓好河道综合整治,完成河道疏浚 7.85 公里。持续提升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房 52 户,充分发挥“红黑榜”作用,用实用好积分制管理、村庄清洁日、最美庭院评比“三项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宜居品质。抓好乡风文明,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推动农民生活“蒸蒸日上”。做足做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文章,加快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努力腾出 62 亩土地资源。深化“党建强村、双百倍增”行动,持续优化“街资村管”输血路径,推动村级资源向产业发展倾斜,解锁村集体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主体,申报示范家庭农场,多路径加快共同富裕步伐,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致富,确保村均集体收入稳居全区第一方阵。强化村级财务监管和财务公开,持续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确保集体资产利用提质增效。

四是发展为民、惠民优先,更高质量打造群众高品质生活

突出民生导向,围绕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着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进一步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

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就业优先,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打好稳岗、扩就业组合拳。推进民生保障提标扩面,确保新增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参保 3000 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残疾人、“一老一少”、城乡低保、特殊群体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高效管理服务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持续做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加快推进 39 户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积极谋划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和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保护工作站提升建设。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推进村(社区)五星级服务站建设全覆盖。

提质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公益事业,适度培育社会组织,确保 20 个公益创投项目正常运营。持续深化第二批“社联江海”社工站品牌建设,提升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持续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托育服务监管力度。全力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一站一品”品牌建设,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融合,优化“帮代、预约、延时、上门、容缺”等服务,进一步擦亮“金快办”服务品牌。坚持企业的“忧”和“急”在哪里,“保姆式”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切实为经营主体解难题、增动能,真正让营商“软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推动文化发展。坚持以文化魅力涵养城市气质,利用江海农耕文化、盐文化、张謇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打造金沙文化标识,让城市拥有可聆听的故事、可感知的温度、可安放的生活。提升城市营销水平,善用名人、名嘴、名笔,广泛拓宽“金沙流量”传播通道。深化“书香金沙”品牌建设,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明实践站向家门口延伸、向农村覆盖、向重点群体倾斜,精心组织“百场文化惠民工程”活动,利用好文化礼堂、百姓舞台,让群众在文化滋养中乐享美好生活。大力引育文化企业和文艺专业人才,推出更多具有新时代气质和风骨的精品力作,擦亮金沙“百花艺术团”全国特色品牌。

五是坚持居安思危、守牢底线,更富成效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坚持抓基础,稳根本,精细化推进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平安建设,扎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创优基层治理。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迭代升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探索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积极推动“五治融合”“五社联动”,着力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全领域的基层治理格局。严格落实“接诉即办”闭环工作机制,不断提高“12345”工单、网格事件办理质效。持续畅通群众参与法治的“绿色通道”,构建法治惠民“服务圈”和法律服务“便民网”。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群众对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持续擦亮“精快惠”公共法律品牌。

提升本质安全。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等专项行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类隐患排查整治。立足金沙实际和老城区特点,突出抓好工贸企业、房屋建筑、城镇燃气、消防安全、防台防汛等领域隐患排查,以高压态势落实落细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数据化管控模式,创新风险防控手段,以科技赋能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做好安全生产长效监督管理。加强应急基础建设,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升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抓实抓细食品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防范风险挑战。坚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深入开展接访下访活动,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强化“警信联动”,建强工作专班,细化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流程,筑牢排查、劝返、处置三道防线,更大力度攻坚疑难复杂问题,推动涉稳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强化互联网思维,高度关注网络舆情,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应对复杂网络舆情的处突能力。深化国有资产清查利用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压降政府债务规模,有效防范房地产、金融、涉法涉诉等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我们将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总要求,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为动力,以深化各级巡视巡察整改为抓手,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始终把忠诚担当作为首要标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切实抓好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党工委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以实绩实效彰显责任担当。

始终把求真务实作为鲜明导向。健全“攻坚专班制、任务清单制、例会推进制、责任闭环制”工作机制,让“拼指标任务、拼创新做法、拼难题攻坚、拼追赶超越”的拼搏气质成为金沙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强化争先意识和效率意识,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踏踏实实把普通事情做到极致,认认真真把优势项目做成精品。坚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干事创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坚定不移走好看准的路,千方百计办好定下的事,加快把党工委确定的“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

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基本遵循。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依法接受人大工委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来检验政府工作实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力度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以更实举措维护区域和谐稳定,让群众体验更有速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民生服务。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酸甜苦辣的倾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关心关切各类市场主体,着力打造“倾力支持、立说立行、精心呵护”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广大企业家扎根金沙、做强企业、成就事业。

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根本底线。牢牢扛起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聚焦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扎紧制度篱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习惯“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勇于为担当者担当、敢于为负责者负责,提振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各位代表,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咬紧牙关,先立后破、真抓实干,拿出“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铆足“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干劲,拼出“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图景,以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