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社居概况
通州区东社镇东社社区居委会南临景瑞农业科技产业园,北临通州区忠孝文化园,西临省道318线,东临闸河景观带,金三公路穿境而过,社区交通便捷、地理人和,是投资的热土,生财的福地。东社社区位于镇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社区总人口4691人,耕地面积2949亩,下辖14个村民小组。
社区内农贸市场、农村商业银行、幼儿园、中小学、商场、医院、通讯、邮政、水厂、污水处理厂、供电、广电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农业、工业、服务业齐头并进,土地流转近千亩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引进中小型企业8家,年创税收近千万元;服务业日趋兴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杂粮贩运远近闻名,年成交额近亿元,镇区西拓工程已具规模,商住一条街集商场、店面、绿化为一体,已成为一条亮丽的景观线。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党支部正全力打造镇区居住小区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居住舒适的居民小区呈现在世人面前。社区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体群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朝着更高更强更好的目标发展。
东平村概况
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东临海门市货隆镇,南与二甲镇接壤,西与新桥村相望,北与五甲苴交界。省级公路335线、金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5488人,耕地面积5109亩。村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1200m2.。其中,村综合服务大楼400 m2,设有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为民服务一站式)、文化室、广播室等。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国家级秸秆养羊项目落户本村,新建四百亩优质葡萄、百亩优质枇杷种植,四百亩南美白对虾健康生态养殖等项目,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二三产业持续发展,通州彩艺床上用品厂,通州东社美兰制鞋厂等企业,解决了近两百名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今年又新流转1000亩土地用于发展生态农业,与上海郑明公司签订的用于发展永久性蔬菜基地的800亩流转土地也已开始施工,将进一步推进本村经济发展,同时吸收本村剩余劳动力上百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村两委团结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创先争优”等活动。东平村将在行的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努力在经济发展上再求新突破,在优化环境、富民强村上再求新进展,在社会和谐上再创新成效。
河东村概况
东社镇河东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136户,农业人口3278人,承包面积3354亩。
村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1600m2.。其中村综合服务大楼450 m2,设有综合办公室、调解室、综合活动室(为民服务一站式)、卫生室、文化室、广播室等.
河东村位于东社镇东北方向,东邻苴西村,南邻新桥村,西至香台村,北至三余镇横河,与通州八大景点的忠孝园隔河相望。属于内陆村,地理位置不突出。为更好地创建“四有一则”工作,强化村级经济完善村级基本服务功能,我们将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创新思路,新机制。突出发展经济重民生为工作重点,落实责任和措施,围绕服务群众,建立健全基层党建服务体系,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的领导责任,努力实现村级经营收入超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为建设富民强村的目标而奋斗。
新桥村概况
东社镇新桥村共有27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100户,农业人口2960人,承包面积3234亩,村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1172平方米。其中,村综合服务大楼450平方米,设有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阅览室、广播室、农资超市、便民服务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新桥村位于东社镇东首,南与二甲镇、东与东平村、北与苴西村河东村相邻。金三公路穿村而过,西有东社闸河、东有忠义竖河、北有西二河。交通便捷、水利发达,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考核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并荣获江苏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村、南通市通州区人口计生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五有”示范村、综合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四位一体先进单位、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南通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示范村南通市文明村等荣誉。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村级“四有一责”行动实施方案。努力实现村级经营收入增幅百分之二十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双超”目标,为建设“村富镇强城美”的新桥而奋斗。
苴西村概况
东社镇苴西村2001年3月由原苴南村、苴西村合并而成,东与五甲苴居相接,西与河东村相连,南与新桥村相壤,北与三余镇一河相隔。
全村总人口3200人,总耕地面积3245亩。党总支下设苴南、苴西两个支部,五个党小组,村民委员会设27个村民小组。是忠义幼儿园、忠义小学、忠义初中的所在地;2012年新建481平方的公共服务中心,村内经过公交339线。全村共有5家床上用品加工小作坊,拥有一家山羊规模养殖户(年出栏量2000只),枇杷专业合作社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家,双带项目示范基地一个。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项目,改变落后的面貌。
唐洪村概况
唐洪村地处通州城北三公里,通掘公路、镇合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优越,全村耕地面积454亩。总人口4506人。
唐洪村历史悠久,依托千年银杏树而建的慈云寺是东社一日游景点之一,近年来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进工业项目100余个,其中1000万以上项目20余个,以隆仁公司为龙头,以生物化工、环保科技、电子模具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企业正在崛起。
五甲苴居概况
五甲苴居位于东社镇东北部与南通市滨海新区相邻,金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五甲苴居由原苴东村、五甲苴居、苴北村三个行政村居合并而成,全居总人数5713人(其中非农业户口人员570人),耕地面积5188亩,36个村民组,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党总支辖2个支部,8个党小组。区内农贸市场、信用社、中小学、超市商场、卫生院、通信、邮政、水厂等公共服务实施齐全。居内有大小企业十多家。居党总支、居委会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题,带领全居人民一、二、三产业齐发展,在全居党员干部群众努力下从2003年开始连续获得通州区文明村荣誉;从2005年开始连续获得南通市文明村荣誉。目前居委有800平方米的办公楼,各站室齐全,五甲苴居将用优越的人文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各项产业,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新篇章。
五马路村概况
东社镇五马路村由原五马路村、喻桥村于2008年2月合并而成,金三公路、二五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村现有总人口4400人,耕地总面积5979亩,总户数1600户。近年来五马路村围绕全面达小康目标,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民营经济发展,现有设施葡萄基地400亩,连栋葡萄基地300亩,市政公司和鑫晨绿化基地370亩,村干双带基地大棚设施40亩,绿洲特种水产养殖基地300亩。以小杂粮贩运、服装加工为主兴建了一批中小企业。近年来该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理治工作,2012年首批通过区村庄环境整理治一星级村居验收,连续两年获通州区农路管护示范村荣誉称号,2012年根据区委组织部要求,新建520平方公共服务中心,完善村服务中心功能,在服务中心内开展了综治、调解、食品药品、阅览室等专门阵地,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香台村概况
东社镇香台村位于镇区北首,由原跑灶村、香台村合并而成。现有农户1110户、3150人,耕地面积约3700亩。
香台村地处东社镇北侧,没有地理优势,该村认清发展特点,始终把特色农业种植作为富民强村的主要举措。近几年来全村扩大香芋和扁豆的种植规模,让更多农户分享到特色种植的丰硕成果。该村现有高效农业种植面积2400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为有效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先后成立了两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向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方向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香台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村营收入。
该村忠孝文化底蕴深厚,世代相传。2008年11月10日,全国第一座具有鲜明特色的忠孝主题公园在这里落成。
新街村概况
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新街村南临通吕公路,北与金三公路交接,省级公路318线穿境而过,2路公交车直达村部,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4043人,耕地面积4013亩,60%承包面积已流转。近年来村委在上级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全力推进有限公司落户本村,兴建千亩葡萄园、万羽鸭场、板笋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产项目,上海景瑞公司落户本村,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二、三产业持续发展,南通海鸥救生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四达电子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解决了两百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绿谷源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场所,投资亿元的福兴寺项目全面展开。村委总支团结广大群众,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创先争优”等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党总支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先后被评为南通市现代农业示范村、五星级党组织等。
严北村概况
严北村位于金沙镇北郊,南与金沙镇交界,北与五甲镇隔河相望,东至余丰河,西与杨港居、唐洪村接壤,金三公路、镇合路、镇北路穿村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738人,总耕地面积7558亩,下设三个党支部。村公共服务中心设在严家灶,总面积达1730m2。其中,村综合服务大楼400m2,设有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为民服务一站式)、卫生室、文化室、广播室等,村民文体活动广场800m2.
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博采他人之长,勇创严北之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规模种植、水产家禽养殖、家禽营销、山羊饲养贩运、屠宰、大棚蔬菜、榨菜种植腌制,建筑劳务输出,先后建立了肉鸡饲养、山羊养殖、榨菜产销、桂丰苗木、农地股份等多个专业合作社。
严北村属全区30个经济薄弱村之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村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却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经济不断发展,但还有许多民生工程急需改善,多座桥梁需整修,多条道路尚缺指标,部分车口、渠道等基础设施急需改造。我村是地地道道的农业村、贫困村,科技知识欠缺,对合作社的专业性知识还不够,希望能够得到各级各界的科技扶持、政策激励、资金支助,努力实现全村改革和发展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杨港居概况
东社镇杨港社区是由原杨港居、唐南村两村合并而成。社区位于通州区金沙镇城北,南与金沙镇新三元村隔河相望;北与唐洪村相邻。东与严北村接壤,西与金十河与西亭镇相望。
辖区共设25个小组,总户2000多户。面积6000余亩,人口近7000人。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油菜、水稻等大宗作物,同时,也积极引导村民种植蔬菜瓜果,实现农民增收。
社区拥有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所两家,农贸市场一家,这都为农民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便捷。杨港社区是百年老镇,商贾云集。杨港四季羊肉远近闻名,是我社区的特色产品。目前,拥有苏北最大的山羊城,山羊养殖合作社,这将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山羊的特色产业。
S223、金三公路纵横贯穿其间,交通便利。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杨港社区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社区为东社镇工业园区所在地,拥有企业50余家,涉及机械、纺织、服装等行业,产品远销日本、欧洲等地。海鸥、鑫祥纺织通州百强企业坐落我社区。
横马村概况
横马村,南以翻身河为界,北至团结河与五甲镇隔河相望,东临东社镇香台村,西与严北村相接。全村共有48个村民小组,1725户家庭,共计5445人,村现有耕地面积为6082亩,绿化面积500余亩,其中租地造林面积370亩。村内修葺了多条水泥路,基本实现农路建设的普及化,二五公路穿境而过,与金三公路、平海公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副业、工商业,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村内以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为主,并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波尔山羊、猪等家禽的养殖。全村现有个体工商户40余户,一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工业主要以床上用品生产加工为主。
白龙庙居概况
白龙庙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这里的人们创造了典型的农家文化古庙而得名。白龙庙社区居委会有38个居民小组,1762户(其中农业户1539户),人口4946人(其中农业人口4485人),现共有9名居干,其中4名大学生,农村劳动力1283个。二、三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60%以上,耕地面积4131亩。白龙庙居东起五北公路,西至九甲港,南邻江海大道,北靠陈墩村,是五甲镇商业贸易密集区,拥有有限公司近二十个,企业五十多家,个体工商户近四百八十户,农贸交易日益递增,文化经济趋向繁荣,是外来投资经营好场所和旅游胜地。2014年,全居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居级经营收入30万元,人均纯收入12685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亿元,有集综合办公室、活动室、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和居民文体活动服务于一体,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的居公共服务中心。
全居先后成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既增强了为农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入社成员的收入。为改善农村环境,聘请6名保洁员全天候管理收集生活垃圾。农民集中居住有序推进,白龙大道西侧集中居住区雏形初现,水、电、路、绿化、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到位,和谐稳定幸福安康的新白龙庙逐步形成,并荣获南通市文明社区的称号。
庆丰居概况
庆丰社区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西北部,系原庆丰乡老镇区,由原庆丰社区、庆西村和新灶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329人,4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562.26亩,村域范围内有庆丰幼儿园、庆丰小学,学校设施完善,师资优良,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全村经济以纺织业及加工业为支柱,农业以大棚蔬菜为特色,共有私营企业20多家。村公共服务中心集办公室、活动室、服务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广播室、和村民文体活动室等于一体,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各类基础设施完善,举办的各类活动深受村民喜爱。居委全力改善全居环境,聘请保洁员全天候管理收集生活垃圾,保证日产日消,并积极整治道路及河道卫生。全居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倾力新建桥梁、水泥路、泵站、防渗渠等,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现在的庆丰居道畅路洁、碧水蓝天、生机勃勃。
庆丰社区先后荣获:“耕地保护示范村”、“科普示范社区”、“通州区文明村”、“社会事业工作先进单位“、”政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滥港桥村概况
滥港桥村于2001年由原唐北村和滥港桥村合并为滥港桥村;现有人口3150人,外来人口近800人,劳动力952人,耕地总面积4120亩,可耕地面积2850亩;分布于37个村民组;全村党员人数100余人人,设8个党小组。2014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 17680 元;全村2014年参合人数为2810人,参保人数1388人,享受低保人数达49人;合并时村级债务达70余万元,2007年底宣布为无债务村, 2008年以来新建水泥路21KM,全村规模以上工业有18家落户我村;涉及租征用农户用地近700亩,2010年后平海路用地近400亩;2015年初村又流转土地350亩用于生态走廊绿化;苏223线,平海路、通州湾、庆五路横竖贯穿我村,村级自盈年收入达20余万元。
平和村概况
东社镇平和村位于东社镇南大门,由原平和、爻潭、盘舍、盘西村合并而成,平海公路东西横贯全村,全村总人口4600多人,45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设有两个党支部,十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65名。现有在册1600多户,全村区域面积为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596亩。村范围内有五甲砖瓦厂、世富家纺、金属制品、服装、床上用品等企业,全村有18家私营企业。到2014年年底村级集体收入52万元,人均纯收入1.48万元。农村集体纯收入2.2亿元。全村工业以金属制品、家纺及床上用品为支柱,农业以现代化养虾、养羊为特色,使全村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陈墩村概况
东社镇陈墩村位于东社镇最北首,由原陈墩村和圩南村合并而成。东与东社镇中和村相交,南与白龙庙居委会相邻,西与东社镇兴隆灶村交界,北至南通滨海园区。全村辖3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220人,总户数为1160户,党员119名,全村占地面积4.71平方公里。2014年村级集体收入89万元,全村以农业为特色,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支柱,加大对富裕劳动力的转移。业已建成集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文化室、广播室、生活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等服务于一体,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务中心。全村先后成立了棉花专业合作社、日本“香蕉豆”经济合作社等,既增强了为农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入社成员的收入。全力改善农村环境,聘请5名保洁员全天候管理收集生活垃圾。近年来,村先后荣获南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南通市财务管理示范村、南通市小康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福利村概况
东社镇福利村位于东社镇中部地区,由原中南村和福利村在2001年合并成福利村。东与三余镇的育新村隔河相望,南与东社镇的香台村隔河相邻,西与东社镇的平和村、白龙居委会交界,北与东社镇的中和村相邻。全村总耕地面积为3296亩,总人口为3031人,总劳动力1178个,家庭户为998户,分布26个村民小组。办公地点设在村服务中心,位于平海公路20号桩北侧。
中和村概况
中和村位于五甲镇东北部,东临三余镇,西靠陈墩村和白龙庙居委会,南挨福利村,北临十总、三余镇。全村5200多人,占地面积5865亩,村劳动力为1733人。
本村交通十分便捷:平海公路、五北公路横竖贯穿我村。村内已建水泥道路33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属镇政府东侧和农业园所在地,村里先后有4家农业、三产服务企业落户我村,其中南通家园好有限公司山羊养殖基地和通州龙游山庄二家农业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
我村设党总支部,下设二个分支部,分别为中和党支部、三马路党支部。党总支部由5人组成,村委会由4人组成。近年来,我们在五甲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览全局,以争创优和提升竞争力为主线,围绕依法治村,科技兴村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党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为明显。
兴隆灶村概况
兴隆灶村位于东社镇西北部,由原兴隆灶村、渔潭湾村、庆东村和隆西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867人,党员150名,6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平海大道从村的南端东西穿越,庆五公路东西穿越全境,余丰河南北贯穿全境,交通便捷。2014年村级集体收入30万元,人均纯收入1770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6040万元。建成有南通广蔬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育苗温室占地4000平方米、蔬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铁友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多亩,建标准大棚1000多亩,既增强村干部为农服务能力,又提高农民对土地的收入,同时也辐射周边村里的农民增加收入。无公害黄瓜、西红柿、青椒、西瓜、叶类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常年销往上海、杭州、苏州、南通等大中城市。全村有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0家。农村环境得到改善,村里聘请8名保洁员,全天候管理收集老百姓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农村水泥道路实现组组通,公交车351从庆五路穿越全境,村民出行更加方便。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南通市村干部勤廉工程示范点”,通州区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村民自治模范村”、“文明单位”、“十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佳高效农业园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