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 区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4-06-24 15:22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24〕1号)等要求,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区带镇、以镇带村和区镇一体、镇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健康通州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我区实际,谋划通州区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围绕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医院管理运行、人事薪酬、医保支付、药品供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相关领域改革机制,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终达到医保基金运行高效安全、医疗机构发展健康可持续、卫生队伍稳定受鼓舞、城乡居民健康得实惠的改革预期。

到2024年底,实现区内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区镇村三级协同支持关系进一步夯实,镇村两级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基层就诊率和住院人次占比逐年提升,县域门诊就诊率,住院率稳定在90%以上,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不低于70%,医保基金县域使用效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4部分,包括健全区级管理体制、构建县域医共体服务体系、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区级管理体制。包括建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和县域医共体办公室。县域医共体办公室下设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财务运行、医疗质量、医保资金、信息数据、药品耗材、后勤安全、医防融合、医教科研“十大管理中心”。

二是构建县域医共体服务体系。包括组建三大县域医共体、完善治理结构、重构运行模式三方面内容。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平潮中心卫生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组建三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允许医共体成员单位根据双向需求和发展实际适时动态调整。坚持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举办主体、法人地位、机构职能、产权关系、人员身份、投入政策和法律责任”七个不变,医共体内部完善组织架构,统筹行政办公指导、医疗服务指导、公卫管理指导、信息共享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医保管理、药械管理指导和后勤保障服务等。

三是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双向转诊、促进专科共建、加强业务协作、强化公卫职责、做好健康管理。一是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通过转诊审核责任制,建立向上转诊“绿色通道”,畅通向下转诊“便捷通道”。二是在牵头医院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孵化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重点围绕康复、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儿科、消化、中医等领域,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三是依托县域医共体内信息直联互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共享,建设“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和“五大临床服务中心”,加强业务协作。四是强化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提升服务质效。五是牵头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以村卫生室为单位做好健康管理服务。

四是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考核评价、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加强宣传引导。创新推动财政投入、人事编制、薪酬分配和医保支付等方面的改革,大力破除制约医共体建设发展的制度壁垒和政策障碍,引导区域内医疗单位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合力,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就诊率,保障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原文: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