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非瘟时代如何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来源: 通州三农热线 发布时间:2024-07-08 14:28 累计次数: 字体:[ ]

在当今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形势下,生物安全已成为生猪养殖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常规生物安全措施(净污道分设不交叉、灭蚊蝇灭鼠、加大消毒频次及注重消毒剂更换、管好人、车、物流等)基础上,必须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以进一步织密防控网,取得防控真实效。

一、“人”的管理

非瘟病毒传播途径仍然以接触传播为主,人的严格管控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人入场消毒实行“三消一冲一烘干”即:人进入洗消室内先使用稀释后消毒剂从头到脚冲三遍、每次间隔5-10分钟,最后再洗澡冲净换场内服装方可入内。衣服需经90-110℃以上烘干30分钟后才可入场。二是场内饲养人员分栋管理绝对不交叉。进出舍严格换鞋、衣、乳胶手套,猪舍过道使用304不锈钢折成与过道同宽的两折边高15CM的U型过道,使得饲养员行走在过道时胶鞋一直浸没于消毒剂内。三是饲养员饭菜做到经专用流转通道无接触到手。

二、“物、车”的管理

一是常用物品入内。对可消毒物品经消毒剂浸泡30分钟左右入内,不适宜消毒剂消毒物品烘干30分钟入内,不可消毒、烘干物品一律单独静置30天方可入内。

二是饲料入内。首先对运料车辆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烘干,驾驶员经消毒进入驾驶室后全程封闭不上下车,饲料装料时一律使用机械装卸,中间无人员接触,对购入饲料再经仓库臭氧消毒20-30天后使用。

三、“卖猪”环节管理

非瘟防控失败多数在“卖猪”环节。因此,出猪台及出猪跑道设计一定要科学,实用。经不断摸索改进,采取出猪跑道内延至栋、外接远端出猪台模式,过道长度设计不少于100米、宽度以65㎝为宜,其中过道中间设计15米距离相对封闭段,内外人员以此为距不接触。另出猪跑道近远端起码要有10度左右坡度,以确保雨水不入场。所卖猪只一旦驱赶进入卖猪跑道必须只能前行,不可后退。

非洲猪瘟防控难是不争的事实,但非瘟传播途径仍然是接触传播。猪场只要彻底阻断“接触”传播路径,还是完全可以防控住非瘟,养好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