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镇12个村居情况介绍
来源: 二甲镇 发布时间:2017-05-22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定兴桥村
  定兴桥村位于通州区的东南角,是二甲镇的东大门,由原圩洪村和定兴桥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4170.69亩。现有41个村民小组,人口5100人。现在村公共服务中心面积有2000㎡,设有“七个室”“六个一”。“七个室”:便民服务室、民事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娱乐健身室、老少工作室、警务联防室、计生医疗会议室。“六个一”:一个篮球场、一个村务公开栏、一个文明新风范、一个科普农事卫生信息栏、一个农民人口法制校外辅导综合室、一个科技培训远程教育群众活动学校。
  村域范围内有二甲人民医院、二甲职业中学、亚东幼儿园等文教卫生单位。全村共有20多家私营企业,全村工业以塑料产业为支柱,农业以大棚蔬菜为特色。村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墓、小区配套费、租金、土地复垦等。全村先后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菊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兴农专业合作社、棉花土地专业合作社等,既增强了为民服务能力,又增加了入社成员的收入。农民集居区有序推进,初见雏形,水、电、路、绿化、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到位。
  近年来,定兴桥村先后荣获省级档案工作三星级、省级卫生村、南通市卫生村、通州区科普示范村、科普惠农兴村优秀农技协等荣誉称号。

 


                                                                         六甲镇村
  六甲镇村位于海二公路东侧,西与通运桥村接壤,南邻海门市德胜镇,北靠历史文化名镇。六甲镇村2008年初由原九甲坝村、六甲镇村、水流镇村、石桥村等4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87人,耕地面积5450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

 


                                                                           通运桥村
  通运桥村位于二甲镇的西部,南边是通甲公路,与袁南居为伴,东与余西居、六甲镇村为界,西有袁金公路、与进东村为邻,北至通吕运河,有金余大桥相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较发达。现有八十三个村民小组,3460个农户,总人口9298人,总耕地面积7200亩,其中高效农业设施土地流转1900亩,绿化长廊500亩,防护林80亩。

 


                                                                                路中村
  路中村位于二甲镇腹部,西接余西古镇,东与宝云山村毗邻,北边通吕运河,南是古运盐河。区域面积5.47平方公里,是一个东西为长、南北为宽的长方形地形。全村有50个村民小组,1979户农户、5255人。由万寿寺、万云寺、赵家园和路中四个村合并而成。

 


                                                                              宝云山村
  宝云山村位于历史名镇——余西镇东侧,东与海门市接址,南临运盐河,北靠通吕河。2008年初由原五福桥村、建中村、周家湾村、宝云山村合并而成。辖51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5275人,耕地面积4850亩。宝云山村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与外界接址道路全面实现白色化,环境优美、地绿水蓝、民风淳朴,是一块尚未开发的旅游、生态农业发展的处女地。
  近年来,宝云山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南通市2015年“十百千”基本农田保护示范村、通州区文明村、通州区土地管理十佳示范村。

 


                                                                              坨墩村
  坨墩村位于二甲镇北首,335线、通吕运河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由原花板桥村和坨墩村合并而成。现有6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509,总人口6151,区域面积705公顷,总耕地面积6010.09亩。村域范围内有余北小学、余北幼儿园等教育单位,全村共有20多家私营企业。全村以花生剥壳为传统支柱产业,南通金土地生态园、南通城安西兰花专业合作社以及哈谷农业是三大特色农业项目。近年来,坨墩村先后荣获南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通州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北潭村
  北潭村是二甲的北大门,2008年由原北潭村、横板桥村合并而成,全村人口5441人,2077户,辖5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496亩。
  近年来,全村共修建水泥道路30公里,新建桥梁7座,新建车口6座,修建防渗渠道1.2万米,流转土地3248亩,并已建成集综合服务室、综合办公室、卫生室、文化室、生活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服务于一体、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务中心。村级环境整治面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进一步得到提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呈良好势头。村先后成立横沟蔬菜专业合作社、润甜西瓜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板桥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目前规模种植、养殖业也逐渐成为该村特色产业,有千亩出口蔬菜园区,西瓜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
  近年来,村两委获得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南通市文明村、南通市村民自治模范村、南通市生态环境示范村、南通市专业合作社示范村、南通市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南通市通州区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三甲居
  三甲居位于二甲镇区西,西接六甲镇村,南接通甲路,北临运盐河,区域面积344公顷,是一个东西为长,南北为宽的长方形地形,全社区45个村民小组,2396个农户,6008人,由原来的三甲、新玻、八甲三个村合并而成。三甲居方言属“通东话”。
  近几年三甲居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农村科技信息应用典型村、南通市民营经济发展明星村、南通市民主法治先进村、通州区文明村等38项荣誉称号。

 


                                                                            袁南居
  袁南居地处二甲镇西南部,南与海门三星镇交界;北边有通甲公路横贯东西,与通运桥村隔路相邻;东濒六甲镇村;西边以袁灶竖河为界与麒麟桥村相邻。西北部的镇村集居区(老袁灶街道)内,进东村、通运桥村、麒麟桥村的部分村民组盘根错节、交叉为邻。
  现在的袁南居是在2008年初的区域调整中由原来的南海村、袁南村、袁灶街道三个村居合并而成。目前区域面积为7.5平方公里(695公顷),耕地面积5393亩,辖52个村民小组,计3376户,总人口7744人。

 


                                                                              余西居
  余西居所在辖区1.25平方公里,下辖37个村民小组和5条街道,现有人口4637人。余西离上海一江之隔,距南通主城区30公里,距通州城区10公里,北有335省道、通吕运河、通甲公路、海尔公路穿境而过。距宁启高速入口8公里,距南通机场12公里,距南通火车站25公里,距南通港35公里,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余北居
  余北居位于通吕河畔,二甲大桥北首,东与坨墩村为界,西接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与北潭为邻。由原余北居和斜河村合并成新的余北居。全村现有32个村民小组,人口4027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629亩。余北居多次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居域范围内规模以上企业5家,规模以下及微小企业32家,主产品有:管桩、面粉、钢材、服装、电子电缆、塑料制品、商品混凝土等。

 


                                                                     新市居
  新市居是一个城镇居民为主的社区,东与海门毗邻,北邻古运盐河,苏北有名的香光莲寺就坐落在新市居。现全居共有耕地510亩,住户3423户,居民7756人。社区内有商业网点286家,大型超市6家,社区医疗站1个,大型文化体育场2处,交通客运站1处。
  新市居办公面积1000余平方米,成立了党总支部、居委会、事务监督委员会,内设党员服务站、警务室、劳动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新市居新建立了2处大型文化广场,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质。新市居拥有先进的信息网络,包括:农业信息服务网、计生服务网、社保服务网、民政服务网、卫生服务网、远程教育服务网、安全生产服务网等,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